AI翻译:
**震惊:丹麦新生儿因“育儿能力测试”被强行抱走**
![]()
8月11日,18岁的格陵兰裔母亲伊万娜·尼科琳·布伦隆德(Ivana Nikoline Brønlund)在丹麦哥本哈根附近的一家医院产下女儿阿维娅雅-卢娜(Aviaja-Luuna)。出生仅一小时,丹麦当局便以她在孕期接受的“育儿能力测试”(FKU)结果为由,将新生儿从母亲身边带走。
FKU是一套由丹麦儿童保护机构采用的“心理测评”工具,用来判断父母是否具备安全抚养孩子的技能、知识和情绪能力。测试通常包括:
-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(WAIS-IV):评估认知与解决问题能力;
- 罗夏墨迹测验:分析人格特质与情绪功能;
- “眼神读心”测试(RME):检测社交认知与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。
当局把测试结果连同家访、社工报告等材料一并作为“孩子可能遭受忽视或伤害”的证据。
早在2025年初,丹麦已禁止再对格陵兰裔父母使用FKU测试,原因是担心文化偏见,但布伦隆德仍被强制接受评估,导致孩子出生即被带走。批评者指出,这些测评无视文化差异,把原本有能力的原住民父母误判为“不合格”。格陵兰、丹麦和冰岛多地爆发抗议,谴责这是殖民思维的延续,漠视原住民家庭权利。
专家进一步指出,这类测试的缺陷并不仅限于文化因素,对所有母亲都存在严重局限。它们只能在受控环境里衡量认知与情绪能力,而真实育儿需要直觉、应变与持续的情感投入——这些都无法用心理量表准确捕捉。测试时的高压力、疲惫或焦虑会降低得分,造成“能力不足”的假象;同时,测评几乎不考虑父母的实际社会支持、家庭动态或在真实生活中的韧性。
用测试结果作为剥夺监护权的法律依据,争议极大。在丹麦,当局可将FKU结果作为“风险证据”之一,但批评者认为,仅凭分数决定孩子去留,伦理和心理层面都站不住脚。原本旨在保护儿童的程序,反而可能给母婴带来创伤,引发高度焦虑、抑郁与压力,尤其当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被抱走。
舆论发酵后,丹麦当局承认本案存在“程序错误”,表示将由专门负责格陵兰文化事务的VISO顾问组复审。布伦隆德已提出上诉,听证会定于9月16日举行。
此案再次点燃关于丹麦如何对待格陵兰家庭的讨论,引发对殖民式儿童福利政策的反思,也提出更广泛的伦理问题:心理测评能否、又是否应该被用来决定孩子是否离开父母?倡导者呼吁改革,要求评估必须具文化敏感性,所有父母都应受到公平对待,儿童保护机构应在安全与父母权利、真实育儿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取得平衡。
在这个时代,竟然还存在用“测评”来合法剥夺母亲抚养权的做法,令人震惊——任何测试都无法衡量真实世界中的照护、亲子联结,以及父母回应孩子独特需求的能力。
赞(1)